5月15日,学院召开学生党员讲党课活动。
学生第一党支部刘金永同志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石》为主题进行讲述。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他总结道: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提供有力支撑。

学生第一党支部李宇通同志以《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主题进行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新型城乡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新型城乡关系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说到:适应新型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不是新型城镇化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乡村振兴的应急之策,而是适应新型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学生第一党支部邱兴龙同志以《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为主题进行讲述。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这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他总结说到:我国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回应时代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充分运用新科技,开发新模式,满足新需求,夯实基础,补足短板,优化结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学生第二党支部曹凡以“两重两新政策党课学习”,本次党课聚焦“两重两新”政策,为大家深度解读。“两重”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政治、经济、金融等多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都涵盖其中。“两新”则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工业、农业等多领域设备更新,以及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换新。这一政策是经济发展重要抓手,通过学习,我们能更好把握政策,助力地方和企业发展。

学生第二党支部宋雪娜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解读“两重”“两新”政策为题,先是讲述了“两重”政策的内涵、三个“两重”政策的实施举措和效果,接着讲述了“两新”政策的内涵、三个“两新”政策的实施举措和效果,最后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与“两重”“两新”有关的内容。

学生第二党支部王楠以学习关于中轴线文化与南中轴转型发展以及贯彻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题,讲述南中轴地区依托深厚的中轴线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赋能激发发展活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形成协同推进新格局。以文化为纽带,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引擎,打造创新高地,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以人才为支撑,强化智力保障,助力产业升级。通过文化引领、教育奠基、科技驱动、人才支撑的“四位一体”模式,南中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示范样板。

学生第三党支部曹亚平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题,讲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与核心素养培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区域、校际差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民族复兴筑牢教育根基。

学生第三党支部王若彤以“青年党员的使命与责任”为题讲述了学习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为背景的内容。讲述了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青年党员的责任可以分为政治,社会,历史和时代的责任。青年党员要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最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党员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学生第三党支部白柯以“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为题,讲述了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历史背景、提出、含义、发展和意义。其中历史背景主要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乡化进程的加速。在2017年10月首次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就是指城市发展带动乡镇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城乡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对于发展方向具体有以下四种,首先要把乡镇县城放在首位进行发展,然后统筹发展空间,其次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镇的发展,最后保障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使乡镇得到更好的发展。
